全國最大!快來打卡海珠這一古風新地標!
5月5日
2022-2023年度
“中國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揭曉
廣州上榜“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廣州文旅高質量發(fā)展
海珠這處文化新地標也走進大家生活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
依托壯麗的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和海珠湖水系景觀,廣州市文化館新館是一個富有嶺南生態(tài)特色、文化底蘊的城市客廳,旨在打造一個供群眾文化活動的城市空間。新館建筑面積約5.4萬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4.2萬平方米,居全國首位。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
有哪些特點?
有哪些打卡點?
跟G仔一起來看看
主題園區(qū)各具特色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園、曲藝園、廣府園、廣繡園等多組主題園林建筑。
這幾個主題園區(qū)既是獨立的小園,又能組合成一個大園,形成“園中園”的概念,也形成了沿一灣水蜿蜒布置的各個園林建筑的自由空間序列,園中有園,園外有園,里外不斷空間轉換,相得益彰。
從建筑風格上說,公共文化中心采用的是漢唐風格,而翰墨園、曲藝園、廣府園、廣繡園等則是以玲瓏剔透的嶺南風格進行演繹。
公共文化中心 漢唐余韻,現(xiàn)代表達 建筑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公共文化中心,以中心閣為中軸,輔以西側辦公培訓組團和東側演藝排練組團,是新館最核心的建筑體。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總設計師倪陽表示,公共文化中心體現(xiàn)古典嶺南建筑文化特征,設計既源于傳統(tǒng)又超越傳統(tǒng),滿足現(xiàn)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創(chuàng)造出適合嶺南氣候條件的現(xiàn)代化舒適宜人的文化體驗空間。 繼承嶺南傳統(tǒng)建筑的精華,采用漢唐風格打造的公共文化中心外觀厚重大氣,既強調自然通風的結合、日照的引入,又融合太陽能發(fā)電等先進技術,與文化服務功能完美相融。 翰墨園 書畫建筑,詩意相和 依山傍水,通過爬山廊道層層遞進,位于公共文化中心東南側的翰墨園建筑面積約0.21萬平方米,是目前新館中唯一一個完全建立在山坡上的場館。翰墨園建筑采用傳統(tǒng)樣式,結合江南園林中的堆山砌石,以竹造景,營造文人翰墨氛圍。 翰墨園最高處建藏書閣,成為翰墨園和整個園區(qū)的對景之一。而園內一座斷橋頗具詩意,設計師徐好好介紹稱:“從院子外的雙橋望過去,小溪層層疊疊地流下來。為了營造一個相對開闊的視線,因此設計了一座斷橋,這與余蔭山房的‘小飛鴻’有異曲同工之妙?!?/p> 翰墨園內,連廊是頗為重要的要素。徐好好表示,關于連廊的設計,“一方面因為山地地形,所以要做比較曲折的連廊,另一方面,設計團隊也考慮到‘移步換景’的特點,廊道路程比較長、坡度和緩,可以讓游客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景色”。徐好好建議市民留意連廊中一段被竹林簇擁的休息地,“此處放眼望過去十分通透,透過青蔥的細竹,可以看到不遠處的中心閣。” 曲藝園 流韻清音,風景獨好 總建筑面積約0.64萬平方米的曲藝園風景獨好。曲藝園以傳統(tǒng)戲劇、曲藝、音樂等表演藝術類展演為主題。設計師郭昊栩表示,曲藝園的設計理念是希望具備普羅大眾所需的場景,“讓表演無處不在”。 在曲藝園主樓內,觀眾可在粵式茶樓的氛圍下觀賞戲劇。郭昊栩透露,曲藝園采用“多戲臺設計”,這個設計“緣于在廣州市其他公園觀察到的粵劇發(fā)燒友在涼亭里唱戲的場景”。在曲藝園內,圍繞縱軸,有很多個戲臺串聯(lián),可以形成不同場景的使用方式,延伸出很多戲曲表演的可能性。 曲藝園緊挨著一座假山,園內還有枯山水的設計。山石、建筑、橋梁、步道依次疊落到海珠湖。“曲藝園對水的內在利用是相對偏少的,但沒有圍蔽的設計可以把視野延伸,設計上把右側海珠湖容納進來,所以說,曲藝園對水的利用是偏外在的?!惫昏蚪榻B,市民可以坐在石頭上聽戲,或襯著山石留影。 郭昊栩還透露:“曲藝園把樓梯推到戶外,借鑒園林的建筑語言讓樓梯看不到受力,曲折而上,感覺需要探秘一番才能看到樓上的空間,這樣的設計其實挺值得玩味,也把嶺南建筑的風格做了融合?!?/p> 廣府園 疏密得宜,曲折盡致 鑊耳墻、屋脊灰塑,磚雕、石雕、石柱、蝦公梁……位于整個園區(qū)中間位置的廣府園總建筑面積約0.21萬平方米,東臨水街與廣繡園相望。 廣府園由倪陽總設計師主筆,設計師鄧心宇具體落實與深化。鄧心宇表示,設計廣府園的時候,盡可能還原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貌。在廣府園,市民可以看到園中獨有的雙廊設計——園內游廊隨著山形高低起伏,園外游廊則貼著水岸蜿蜒曲折,是打卡的好去處。 廣府園的布局方式密切聯(lián)系著童寯先生關于造園的三種境界觀點:疏密得宜、曲折盡致、眼前有景。 廣繡園 水榭廊橋,框景入畫 位于園區(qū)東南部的廣繡園總建筑面積約0.18萬平方米,建筑以廣府典型的府宅園林為藍本,借鑒江南園林的造園特色形成空間層次豐富的主庭水院。 “廣繡園的功能偏向于展覽、宣傳、市民體驗等方面為主,與傳統(tǒng)私家園林存在差別。故而在設計時,以滿足文化館展覽、陳列的需求為基礎。”設計師郭祥表示。 游走在廣繡園的連廊和展廳間,可以發(fā)現(xiàn)小景窗、小天井和小院落,這一組景觀形成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框景”,每一個“框景”都像一幅畫。 值得一提的是,廣繡園內有一個可以欣賞四個方向不同景觀的落腳點。在面向湖心的那面墻上,設計團隊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八邊形的景窗,恰好“框住”湖對面的八角亭景色。 十大最美打卡點 在這里 市民游客不僅可以 享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 體驗非遺之光靈動穿梭 感受文化之泉美好涌動 還可以前往這十大打卡點 感受廣州市文化館新館的濃郁風情 打卡點一:中心閣 中心閣是館內最高、最具標志性的建筑,高約39米,以漢唐風格打造,與城市新中軸線的廣州塔遙相呼應。 打卡點二:中心閣觀景平臺 從中心閣一、二樓間的觀景平臺放眼望去,亭臺樓閣高低錯落,游廊花窗佳木秀麗,賞心悅目。 在這個廣場,無論是看向曲藝園,還是回頭看公共文化中心,其中體現(xiàn)的“對稱美”,呈現(xiàn)在建筑色彩、影調、結構上,統(tǒng)一且和諧,蘊含著平衡、穩(wěn)定之美。 打卡點四:曲藝園主樓 曲藝園主樓為三層高的閣樓,上層屋面為十字脊的歇山頂,下層屋面為四坡頂。在總體風格及尺度比例上學習漢唐“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氣韻。 打卡點五:拱門(公共文化中心等) 視覺空間通過拱門得到延伸,不僅有高低錯落的層次之美,而且讓人對“一探究竟”充滿期待。 洞窗的韻味,在“洞”而不在窗,一望即景,別有洞天。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中有“十六亭”,各具特色。 打卡點八:公共文化中心長廊(演藝排練區(qū)) 廊柱悠悠,光影斑駁,樹影婆娑。 打卡點九:翰墨園亭臺 不妨看門、看窗、看檐、看梁,每一處細節(jié),都在無形中言說著傳統(tǒng)的智慧。 打卡點十:翰墨園廊道 在依山傍水的翰墨園,通過爬山廊道層層遞進,似辛棄疾詞中所云:“好鎖云煙窗戶,怕入丹青圖畫,飛去了無蹤。” 游客朋友前往打卡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的 相關項目收費標準問題 也備受關注 近日,廣州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發(fā)出《關于廣州市文化館收費有關問題的復函》,明確廣州市文化館免費開放,并對館內相關服務項目收費標準進行了明確。 復函提出,廣州市文化館(地址:海珠區(qū)新滘中路288號)免費開放,每周累計開放時間不少于56小時;同時,免費提供11項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及以收費方式開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01 免費提供11項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為保障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務權益,根據(jù)《廣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2021年版)》規(guī)定,廣州市文化館免費提供11項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詳見下圖)。 02 以收費方式開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為更好滿足社會多層次文化需求,在確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基礎上,同意廣州市文化館以收費方式開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詳見下圖),收費標準不得超過上述標準,下調不限。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應當是超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以外的個性化、特色化服務。收費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不得超過總服務項目的1/3。 向公眾提供餐飲等輔助性服務、銷售文創(chuàng)產品商品等,實行市場調節(jié)價。 據(jù)了解,復函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試行一年。如國家、省、市有新規(guī)定的,按新規(guī)定執(zhí)行。 來海珠 到廣州市文化館新館 感受這文化藝術和自然 融為一體的嶺南園林 滿是舒適 不過進館記得提前預約哦!
等你打卡
附件:
- Passion!和26000跑友一起打卡海珠! [2024-12-09]
- 你好,中山大學! [2024-11-12]
- 第201位!廣州初中生發(fā)現(xiàn)濕地新鳥種! [2024-11-05]
- 秋天的“花腰帶”來了!不要錯過廣州的簕杜鵑 [2024-11-04]